汽笛声声,一艘艘货轮有序驶进港口。巨大的门机在空中挥舞臂膀,将矿砂从轮船上抓起,堆放在码头上。一排排汽车整齐地停靠在道路两侧,在装满货物后奔向远方。 5月21日,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港的综合港码头,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黄骅港是环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长性的深水亿吨大港,已建成20万吨级深水航道和万吨级以上泊位31个,吞吐量连续3年突破亿吨大关,去年达到1.72亿吨。 ”渤海新区管委会宣传办工作人员厉民介绍。
谁又会想到,这里在10年前还只是一个吞吐量只有1000吨的小港口。伴随着渤海新区“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的确定,黄骅港推进了综合港区起步工程一期和二期建设,建成20万吨级深水航道和2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一举跻身亿吨大港之列。这一规划的实施,不仅使黄骅港实现了由小港口向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大港的嬗变,也成为推动渤海新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支点和平台。
抢抓机遇,主动发展
2007年7月,沧州渤海新区正式成立,该区辖黄骅市、中捷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园区、南大港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园区和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市三园”,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人,是国务院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举全省之力打造的沿海率先发展增长极。
渤海新区距北京220公里,和天津交界,到北京仅需2个小时。尤为重要的是,除290平方公里的滩涂和大面积、临港口的浅海外,还拥有50万亩建设用地和108万亩的未利用地,是我国沿海临港地区少有的一片可用作工业项目和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园区建设的黄金宝地,被誉为“增长极上的皇冠”。同时,黄骅港腹地极为广阔,是中西部地区陆路运距最短、成本最低的港口。如何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 “我们做好区域对接文章,走‘创融京津冀、享占港产城’的新路子,通过建设大港口,聚集大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最终发展大城市。 ”渤海新区物流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聚集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于春雷说。
“我公司铁矿石的运输成本从每吨110元骤降到每吨6元,仅此一项,年可节约16亿元。 ”“出口一辆汽车,在黄骅比在北京节省600多元。 ”中铁装备材料有限公司和北汽集团华北(黄骅)汽车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正因为看到在黄骅港附近建设基地更能节约成本、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景,两公司从邯郸和北京搬迁到此。如今,渤海新区已聚集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商贸物流等主导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为支撑,以新材料、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临港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体系,打造京津周边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中心、高教科研基地、生态宜居地、滨海休闲度假胜地和生态环境好、商务成本低、生活质量优的京津卫星城市。依托大港口建设,渤海新区迅速从“近海听潮”发展到“破浪弄潮”。
京津招商周,广泛对接
走进北汽集团华北(黄骅)汽车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基地内,一片银白色的现代化厂房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平畴旷野中。总装车间里,包括微卡、轻卡、中重卡、轻客、越野等多种车型陆续“走下”装配线。“整个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现在一期项目全部投产,年产整车20万辆,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年产整车40万辆,销售收入达300亿元。”北汽(黄骅)汽车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基地副总经理陶德权介绍。
百亿元大项目缘何落户渤海新区?这源于该区举办的北京招商周活动。
“承接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转移,一定要清楚京津什么样的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会外迁、本地能承接什么项目、打‘京津牌’要有特色,要认清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有效对接。”黄骅市发改局副局长穆忠新说。为承接京津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转移,沧州渤海新区进行认真研究和持续关注,到北京、天津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并于每年的5月18日在京举行经贸洽谈会。在一次招商活动中,招商人员了解到快速发展的北汽集团受到土地、资源限制,位于北京的厂区年产能不足10万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划。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该区立即与北汽集团接洽,最终以该区雄厚的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基础、便利的港口及丰富的土地及人力资源等优势,终于在2011年1月21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不仅是北汽集团,通过定期在北京、天津开展招商活动,让渤海新区的区位及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优势凸显,成为京津周边投资创业的首选之地。近年来,神华集团、中国海运、美国嘉吉等一大批驻京央企、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大型民企齐聚新区,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众多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单位,均在此设立了独立学院、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该区成为近年来承接京津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转移和优势要素资源外溢最多的地区之一。
今年以来,该区的京津对接更是取得丰硕成果,日前,25个重点项目实现签约、开工,总投资321.3亿元。其中,北京安耐吉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年产4300吨新型催化剂和催化剂材料项目,主要生产钛硅催化剂、加氢催化剂等高端工业制剂,有利于推动相关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提档升级;北京誉高航空设备有限公司、德国旋翼技术有限公司将共同投资10亿元,在中捷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园区建设旋翼机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年产800至1000架飞机。
项目阳光日,解决发展难题
“领导们为我们企业想得很多、做得很细,将困扰我们的问题全部解决,让我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建设上。”黄骅市滕庄子乡一待建项目负责人邢毅说。
原来,邢毅计划建设一个高科技环保材料项目,但在建厂用地、用电等方面遇到问题。在得知每个周一被该区确定为项目阳光日,主要班子成员均在政府中心进行现场办公时,他便提前赶了过来,与市领导协调。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困扰他的企业厂房建设、双回路用电等事项一一解决。不仅是邢毅,在一上午的时间内,华林集团、华城公司等十几个企业的问题全部得以圆满解决。
“项目不仅要引得来、留得住,还要发展得好。”自渤海新区成立以来,便立下这样的工作要求。渤海新区在承接京津石棉水泥电缆保护管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在用地用海、行政审批、金融创新、能耗和环境容量等方面有着比其他地区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将空前的政策红利投向了这片土地。同时,严格落实“一切围绕加快发展、一切围绕项目建设、一切围绕投资者需求”的服务标准,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管理”“零障碍服务”的“保姆式”服务模式。
在做好这些基本功的同时,自今年开始,该市又推出项目阳光日,每周一早上八点,所有部门乡镇,还有黄骅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在这里集中办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直接解决问题。针对外来企业,该市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项目招商引资、金融企业的入驻,特别是在服务上,实行特事特办。“自我们项目签订合作意向以来,区里的领导便把会场搬到这里,90%的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十几个项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全部建成投产。”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金鹏说。
与此同时,该区的服务中心经流程再造,最终确定保留的“三类事项”263项,涉及33个部门,压缩审批时限2182天,压缩审批环节318个,多日办结转为即日办结38项。依靠各类政策的推动,项目在阳光下迅速成长。□本报记者 杨德林 张志宁
做足比较优势文章
本报评论员
当前,围绕京津冀一体化,每个地方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可是又有点“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缺乏对接融入的具体办法。沧州渤海新区提出了“创融京津冀、享占港产城”的思路,实现了快速融入、有效对接,这对我们更好地融入,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有特色才有优势。京津冀经济圈人口1亿多,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这就需要环京津冀地区首先要解决角色分工问题,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形成鲜明的城市发展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激发内生动力。渤海新区并不具备建设优良港口的条件,但他们以超人的胆魄和勇气,启动了黄骅大港建设,硬是在一片大海中填海造陆,建成了优良深水航道。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优势,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劣势,关键在于创新有为,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把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制度创新突破。决定一个地区发展高度的往往是领导的决策能力和政务服务水平,渤海新区的迅速崛起,直接得益于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精神面貌的变化。融入京津冀,我们应立足德州实际,把我们的高铁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把我们的制度创新变为发展动力,使德州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大平台快速腾飞。